close
標題:
何以謂之業力?業力又是什麼?
發問:
何以謂之業力?業力是什麼? 它是從何而來?又是怎麼發生的? 我不會相信你們所說的,因為有可能你們說的是錯的;也不會不相信你們所說的,因為有可能你們所說的是對的。 我的意思是說:「一切都應懷疑;只有在懷疑之下,才能進行思考。」 也只有在不斷的精進,不停的思考之下,我們才能見到法,進而證得阿羅漢。 更新: 這題有人檢舉。 我嘴很養,手也很養,可是又怕白費力氣。 所以,就暫時罷了! 看看會不會被刪掉,如果不會的話,再來請教諸位大德,再來請眼望大海的四諸位大德多多的為我勞神費心。 干溫哪!><
最佳解答:
善惡之業有生起苦樂果之力用,稱為業力。一切苦樂之果皆因業力所致,故通常有「業力不可思議」之語。有部毘奈耶卷四十六:「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 業為造作之義。意謂行為、所作、行動、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動,或單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 若與因果關係結合,則指由過去行為延續下來所形成之力量。 此外,「業」亦含有行為上善惡苦樂等因果報應思想,及前世、今世、來世等輪迴思想。 本為印度自古以來所流行之思想,佛教即採用此一觀念,作為人類朝向未來努力之根據;其於佛學中之含意與界說分述如下:一般而言,業分身、語、意等三業,小乘說一切有部更進一步解釋為:內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稱為意業;以身體之行動與言語表現其意志者,即是身業、語業(口業)。 此外,業又可分為二種,思業指意志之活動,思已業指思業中已付諸行動者;於此,思業同於意業,思已業同於身、語二業。對三業作用之本體(業體、業性),一切有部等諸部派認為意業屬於心法(意志),而身、語業屬於色法(物質);大乘佛教與經量部則主張所有諸業盡屬於心之活動。
其他解答:
業力簡單的說就是一生中的善行與惡行. 它來自一個人自己的心.... 而發生的機會一天要算也算不清...如看到美女起色念就已經產生不好的業力........聽到有人傷亡.內心覺得難過就產生慈悲的業力........所以任憑外在演的如何逼真.....一個人內心對於一件事的真假是自己騙不了自己的.... 佛法沒有善與惡的分別....所以讓人都有機會修道. 太陽沒有善與惡的分別....所以人人才有辦法得到溫暖. 所以一個人的善業要都是出自真心且不求回報...你說功德是不是無量...|||||我們常覺得自己的心很亂,或者定力不夠,實際上真正要學佛,問題不是定力夠不夠,而是對業認識不認識;認識了以後,如所了解的而去行持,這個我們稱之為「」,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你戒真正持得好的話,不要說念佛得到一心不亂,就算很深的定你都可以得到。|||||妙雲集中編之一『佛法概論』 原來,行與有為、業、作(力用)等字,字根是同一的。 行是正在活動著的;有為是活動所作成的; 業是活動的見於事相;作是活動的力用。 其中,行與有為,為佛法重要術語,尤其是行。 行是世間的一切,佛法以有情為本,所以世間諸行,不外乎情愛為中心的活動。 像五蘊中的行蘊,即以思心所為主。 經上也說:「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雜含卷一0?二六0經)。 緣起支中的行支,也解說為「身行、語行、意行」,即思心所為中心的身語意的活動。 從展轉相依、生滅相續的諸行中,抉出(愛俱)思心所為中心的行支、行蘊,為五蘊現起的動力。 由於這是相依相續的活動,所以當下能開示無常無我的深義。 2007-03-20 00:40:42 補充: 『佛法概論』 第七章 關於有情流轉的業力 第一節 行業的發見與價值 業與行 板大近來開題.......喜歡....讓我~溫故知新^^感恩!|||||第八阿賴耶識能識藏識善業惡業天.無記生我材必有用但還是要因材施教善巧方便訓練彰顯引領開發基因潛能.完成上天所賦予使命和借假(身體)修真.還清累世今生結冤因果業障含懺悔改過認錯不二過做人做事圓滿改造不好唸頭含因改便心態修正成中庸中觀圓滿心態改掉不好個別稟性慣性習性.最後乘越根基再造根基串聯融合累世今生根基再造超?V累世今生根基能力智慧慈悲....海市塵樓為何因.眾生皆有佛性如來藏識不清淨 ,而轉變阿賴耶識是能識藏識儲存記憶體自然運做因緣果報因緣時機到時種子起現行討報不是不報只是未報.業有分定業和不定業.如果是不定業在別人還未討報按玲申告時.求佛菩薩作主持咒唸佛做善事做義工護持三寶並要向對方認措及對他及他家人好實植補償他們並做善事功德迴向他們.如果對方心胸大明理加上而願意原諒你因果則可化解並要真誠認錯懺悔.心識中濁氣業障魔障才可淨化心病要心藥醫.現今上天仙佛不再讓因果自然討報自己造善惡業阿賴耶識自然自動儲存運轉如地球自轉也繞太陽公轉.雖然人的淺能漸漸尚失人腦開發不到一半體能漸漸尚失手腳退化山上求生本能刻苦耐勞漸漸退化.甚至只有百分之十.但佛性是不生不滅.所以經由修行訓練依根基因緣和因材施教適合自己依興趣基因天份細胞適合自己正確方法以寂止禪定.忍辱.布施.持戒.智慧.精進.慈悲六渡萬行以智慧為首其他為輔配合合用串聯交叉運用合一彰顯引領開發淺能和正本清源一師一法一本尊佛菩薩開根本智菩提專精領域.再法門無量誓願學開啟無礙智後得智和善巧方便智菩提.八正道.照見五蘊(色.受.想.行.識)皆空.五蘊轉五智轉識成智.破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外境共破18法界.眼耳鼻舌身?谷貝珧絕?意成妙觀察察智.那末識執著成平等性智.阿賴耶識轉大圓淨智第五智清淨法界體性智.行十度波羅蜜(六度加上四度).發菩提心(阿耨三藐三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渡 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到道無上誓願成.皈依佛 .佛法.僧三寶有分外內秘.秘是彰顯引領自性佛本來面目.比喻佛性如太陽被烏雲遮住般.犧牲自己照亮他人去除計較分別妄想自私自利彰顯自性佛心一盞佛心燈破無明破千年暗人生如夢如戲. 燃點心燈億萬盞彰顯佛性無邊岸.自性眾生誓願渡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行37道品佛子行.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四念處觀心無常觀受是苦觀法無我(無自性)觀身不靜.四法印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諸漏是苦寂靜涅盤.三聖道是空性.菩提心.出離心.不貪戀紅塵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名利恩愛酒色財氣將生死榮辱毀譽得失放下.佛說眾生皆有如來德性佛性只因妄想.執著(我執.法執).分別.計較.要做到分別亦非意.不用本位主意意識型態.事.理.相八方不同角度用無量.高.大.站在頂點找出本質來源原理有層層疊疊曾次分組成架購.觀想我得到最高果境界如思維我是某人如老師彰顯我會數學如何因材施教..因果縱使百千劫還是會得到因果報應業報不是不報只是未到所以.也要福德智慧符合上天要求提早善有善報.要無求自然而得.要基礎和各方條件成熟才能水到渠成.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根草一點露.同樣神通市必須心中無求.修行到何境界自然而然水到劬成也是彰顯引領佛性淺能各方條件成熟後自然而然無求水到渠成.主動心中主動求神通者很容易走火入魔.變成神經病.曾有人打座見到佛(不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或佛菩薩示現化現給他信心或外魔變現出來或心魔業障魔障引動自己第八阿賴耶識能識藏識記憶體儲存自然運做因緣果報所變現出來的).後來那個人天天求見佛.便變成神經病送到精神病院 .心外求法.求外求佛是外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大悲咒陀羅尼經:觀音菩薩說大悲咒.時會眾有人證得須陀洹果或正得一地法身大士菩薩或二地乃至十地菩薩...|||||中陰身是人往生的剎那間,由業力與法身相互牽引,尋求投身處之性。此剎那間的相互牽引佛教以中陰身為名詞。當一個人死亡時,他會回復到人性原點,所謂的清淨法身.但是由於業力強大,瞬間就有其人業力所該投胎之光吸引。此間僅剎那而已。後來佛教順應世界風俗而以四十九天方便引導眾生。所以中陰身似有而無,跟隨的就留業報。如果修行有成又有大願再來,就能由法身空制此中陰身,想去之處就能去。|||||何以謂之業力?業力是什麼? 苦樂果報之力用。 它是從何而來?又是怎麼發生的? 從善惡之業有而生起。|||||「業」和「行」如何分別?7C4CB18E23D7C5B7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